关于世界心脏日的思考:心脏会长肿瘤吗?心脏会不会得肿瘤?为什么我们几乎没听说过心脏肿瘤?

任雪莉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2 19:37:36,由春晓健康网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肿瘤新型靶向药免费试用
肿瘤新型靶向药免费试用

关于世界心脏日的思考:心脏会长肿瘤吗?心脏会不会得肿瘤?为什么我们几乎没听说过心脏肿瘤?

9月29日是第22个世界心脏日,是一个由世界心脏联盟设立,用于在世界范围内宣传心脏健康知识的特殊纪念日。

心血管疾病,又被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这种疾病的危险性已经无需多言。但今天,我们想和大家探讨的,是一个非常非常罕见的名词——心脏肿瘤。

心脏肿瘤真的存在吗

纵览各类实体瘤的相关文章,相信大家都有一个相同的疑问——人体几大重要脏器都没能在癌症面前“全身而退”,为什么我们却几乎没听说过“心脏肿瘤”?

心脏真的不会得肿瘤吗?

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癌症的发生,以及心脏本身的特点说起。

众所周知,癌症是一种因基因的错误而发生的恶性病变。DNA在复制的过程中、在向RNA转录的过程,就像是我们抄写一篇非常长的文章的过程。

这个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错误——最开始可能是一些细微的、并不影响整句话的理解(不会造成细胞癌变)的错误。但随着错误(突变)的累加,这段文字(遗传物质)也逐渐转向了另一个意思——相当于合成了一个错误的蛋白质。

我们来模拟一个谣言诞生的过程:

1、传下去,小明喜欢吃苹果。

3、小朋喜欢吃平果。

4、小朋喜欢吃果平。

5、小朋喜欢吃果皮。

6、小朋习惯吃果皮。

7、嗯?小朋吃苹果不削皮吗?

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已经和最初的一句话完全不一样——正是基因传递当中类似的错误,引导了一个细胞向癌细胞转变的过程。

而且就像是上面这个谣言诞生的过程一样,如果发生错误的是倒数第二个人,那么只有最后一个人会得到错误的信息;如果发生错误的是第一个开始传话的人,那么后面所有人都会出现错误——这就是体系突变和胚系突变的差别。

而心脏的细胞呢,它们是一批已经完全终末分化的高分化细胞,寿命与人一样长,从人正式出生后就不再分裂增殖。不再分裂、增殖,自然就没有复制出错的机会,因此原发于心脏的肿瘤非常非常少。

皮肤的代谢周期是28天,血细胞的代谢周期不等,但也不过是几天到几个月,心脏的细胞却可以陪伴我们一生。

——这可能是为什么大家只说“用心来铭记”,却不说“用皮肤”或者“用血液”来“铭记”的原因吧。

但我们都知道,肿瘤发生在某个部位,不只有原发一种渠道——转移也是最常见的原因。脑、肺、肝、骨,这是最常见的癌症转移部位。同样,其中也不包括心脏。

为什么心脏也不常有转移病灶呢

癌细胞想要转移到另一个部位定植下来,大多数时候依靠的都是血液循环或直接接触。

心脏由心包膜包裹,首先癌细胞向心脏侵犯的过程首先得穿过心包膜,同时会造成心包积液等等非常严重的症状。

而随血液循环转移至心脏更困难,心脏的血流实在是太快了,癌细胞几乎没有机会停留下来,就被飞快流动的血液冲刷到了其它的地方——因此大多数时候它们定植在了肺和肝脏。

原发风险小、转移难度大,两相结合之下,心脏发生肿瘤的风险就比较低了。

但心脏真的不会发生任何肿瘤吗

心脏的构成可不仅仅全都是高分化的平滑肌,还包括了为数不少的血管。与血管相关的肿瘤也同样有一定的几率会发生在心脏上。

但整体来说,心脏的肿瘤非常非常罕见,且以良性的为主,在讨论恶性肿瘤时很少会提及。

大家明白为什么心脏肿瘤罕见了吗?

声明:春晓健康网是服务与广大癌症肿瘤客户群体的综合性网站,提供癌症肿瘤相关问题交流咨询等服务,有这方面的需要可以直接点击右侧在线客服进行交流以及咨询!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有 1 条评论,185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