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2 19:47:32,由春晓健康网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近一半患者首诊即为晚期或由于手术后复发转移进入晚期疾病状态,对于这些患者的治疗策略是以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与 支持治疗相比,能显著延长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
目前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化疗药物包括 :氟尿嘧啶(包括口服制剂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联合化疗通常作为能耐受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二线治疗方案。
可选择的联合化疗方案有:
- FOLFOX(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和奥沙利铂)
- FOLFIRI(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和伊立替康)
- FOLFOXIRI(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
- Cape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
以上化疗方案可以联合西妥昔单抗(推荐用于Kras、Nras、BRAF基因野生型患者),或者联合贝伐珠单抗。
这么多个选择方案,那到底该选择哪个化疗方案更合适呢?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预测化疗效果好不好呢?山半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2019年美国临床医(ASCO)年会会给您一个完美的答案!
会议上公布了一项结直肠癌的VISNU-1试验结果,服用FOLFOXIRI加贝伐单抗的患者对比FOLFOX加贝伐单抗治疗,预后不良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更长。
VISNU-1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随机III期试验,比较FOLFOXIRI加贝伐单抗与FOLFOX 加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效果,且对比治疗初始时检测出≥3个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患者疗效如何。
总共349名意向治疗患者被要求年龄≤70岁且ECOG评分为0比1,随机接受FOLFOXIRI或FOLFOX,都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每2周一次,直至死亡,不可接受的毒性或停止治疗。
两组患者均为男性居多(FOLFOXIRI,男性占68.6%,女性占31.4%; FOLFOX,男性占67.2%,女性占32.8%)。根据KRAS外显子2和3突变状态以及病灶转移器官数量对患者进行分层。两个治疗组中大约50%的患者发生RAS突变(FOLFOXIRI,49.4%和FOLFOX,47.5%); 部分患者还有PIK3CA(15.1%和9.6%)和BRAF(9.3%和9.6%)突变以及各种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
结果表明,与FOLFOX组患者相比,FOLFOXIRI组患者的PFS较长(中位数为12.4个月 VS 9.3个月)。FOLFOXIRI总生存期更长,分别是22.3个月vs 17.6个月。
与FOLFOX组相比,多一个药的FOLFOXIRI方案组的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更常见(78%vs 67%),尤其是虚弱(16%vs 7%),腹泻(21%vs 6%)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9%vs 2%)。与治疗相关的死亡在两组之间无差异(5% vs 3%)。
虽然,两组化疗方案获得的治疗效果大同小异。但在多变量分析中,BRAF突变,RAS突变,CTC计数≥ 20,ECOG评分为1是患者治疗无进展生存期好坏的独立预后因素。
更重要的结果是,化疗前血液中含有3个或更多CTC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明显短于低CTC患者。无论选择哪种化疗方案,CTC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结果优劣的重要预测因子。
如果在外周血中检测到肿瘤细胞,将预示着肿瘤的早期发生以及可能的肿瘤转移。因此,早期发现血液中的CTC,对于患者预后判断、疗效评价和个体化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基于多肽纳米磁珠的CTC高效富集和检测技术。
CTC检测已经获得中国和美国许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 2004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首个CTC检测与分析系统运用于临床CTC检测。
- 2012年,中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首个CTC检测与分析系统运用于临床CTC检测。
CTC检测有哪些价值?
01
早癌筛查,肿瘤诊断
血液系统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是判断临床分期的标准之一。由于肿瘤常规诊断手段在时效性、特异性及取材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局限性,而CTC检测具无创、实时等优点,对尚未完善病理诊断的患者,CTC 可联合影像学、血清学做为辅助判断病灶良恶性的指标。
同时,CTC是对原发灶与转移灶信息的全面反映,可弥补现有传统TNM 分期的不足,提示早期微转移的存在风险,指导临床调整诊疗策略,制定更加合理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如进一步筛查复发转移风险、是否需要辅助化疗等)。
02
监控肿瘤治疗效果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给病人注射化疗药物以后,一般都要等两到三个月才可以去评估病人的治疗效果。因为只有经过量到三个月后,肿瘤的大小才能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很多情况下,经过三个月以后,肿瘤细胞非但没有减小反而继续长大。这对病人来讲就白白耽误了三个月的时间。
三个月的时间是肿瘤病人治疗的关键。随着CTC技术的成熟,通过测定CTC数目的变化,如果CTC数目是显著下降的,说明化疗药物是有效的,如果CTC数目还在增加说明药物是无效的,这时医生能够及时采取新的治疗方案。
因此,肿瘤患者经药物治疗后1-2周,通过CTC的检测,临床医师就可以观察循环细胞类型和数量的改变即可预测治疗效果,效果不好的患者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浪费宝贵的治疗时间。咨询了解CTC检测详情
另外,经手术、放疗及其它疗法治疗的肿瘤患者,也可以通过CTC检测,判断治疗效果。也可以在肿瘤治疗期间,多次进行CTC检测,全面实时监控,对自己的病情了如指掌,也能更好地指导后续治疗。
03
评估免疫治疗效果
CTC是游离于患者血液中的肿瘤细胞,携带了肿瘤的全部基因,可以作为基因检测的样本。CTC分析通过对获取的CTC进行基因分析,能实时反映肿瘤的基因状况,清楚地指导患者下一步的药物选择,提高治疗效果。
现在,研究比较成熟的技术是检测CTC表面的PD-L1的表达量,进而指导免疫治效果,基于CTC的PD-L1检测体系的已经建立,仅需4ml外周血即可,就能检测出肿瘤细胞PD-L1的表达水平,进而指导免疫治疗。
该CTC 捕获和鉴定方法也是目前唯一一个通过美国 FDA 和中国 CFDA 的 CTC 捕获和鉴定方法,将特异性识别循环肿瘤细胞表面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的多肽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与血液样品混合,利用磁力捕获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对捕获的细胞进行鉴定。咨询了解详情
CTC检测适用于哪些人群?
- 影像学发现异常占位且良恶性倾向不明,难以通过组织活检进行分子分型的患者
- 对肿瘤细胞是否入血进行判断并提供治疗依据
- 需要进一步监测患者是否存在隐匿微转移病灶或潜在转移的患者
- 想要评估阶段性治疗效果,实施监控肿瘤进展的患者
- 肿瘤患者免疫治疗评估
- 高危人群早癌筛查,避免影像学检查的辐射
重中之重
无论是癌症患者还是非癌症患者,特别是癌症高危人群,都可以进行CTC检测。对于高危人群早癌发现有积极作用,可以早期及时治疗。另外,研究表明,连续的CTC监测,配合CT、PET-CT等影像学方法,可以为癌症提供更准确的预后评估,帮助医生制定更加详细有效的治疗方案。CTC.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