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2 19:50:54,由春晓健康网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刚刚迈入2019年,国际重磅癌症期刊Cancer Research上就同时发表了两项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基于血液的液体活检能精确的追踪肺癌的治疗效果。两项试验结果分别证实:
液体活检能更早约4周的时间的检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比CT检测要更加精确。
ctDNA监测能够比常规影像学检测提前9周时间判断癌症的治疗效果。
因此,在免疫治疗或其他相关治疗期间检测循环肿瘤DNA(ctDNA)能够比传统影像学检测更加精确的评估肿瘤的生长或缩小,并且用于癌症治疗效果的追踪。此外,快速、敏感的ctDNA动态监测能用于指导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
ctDNA可实时监测肺癌靶向治疗效果!
第一项研究针对2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研究人员在患者接受EGFR抑制剂或HER2抑制剂(如奥希替尼、mavelertinib、阿法替尼、厄洛替尼)靶向治疗前,以及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间隔中,对其血液样本进行检测。
通过对脱落至循环血液的肿瘤细胞的ctDNA(循环肿瘤DNA)进行检测,分析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化异常,达到治疗期间肿瘤负荷实时跟踪的目的,可以及时知道治疗效果!
- 其中20例在接受治疗后的一周时间,血液样本中能够检测到的ctDNA就几乎完全消失,这时我们就知道这部分患者完全产生疗效,可以继续使用。
- 8例患者ctDNA水平变化仅出现了有限的变化,这说明对治疗无响应,并且后期证实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更短。
- 而这些患者在第5~7周时,CT才显示出病灶变化。
总体而言,液体活检能更早约4周的时间的检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比CT检测要更加精确。
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发现,对于CT检查无异常或其难以检测的疾病,通过ctDNA的分析能改善这些患者的临床预后。这些结果表明了早期疗效监测在靶向治疗中的重要潜在价值,尤其是当CT检测无法有效判断患者客观缓解和实际疾病进展的时候。
利用ctDNA进行早期检测能够在CT扫描之前发现治疗带来的变化,并且有助于对肿瘤细胞的突变变化进行追踪。根据这些结果,研究人员证实,与重复的CT检测相比,晚期癌症患者的ctDNA检测具有更加精确和无创的特点。无创液体活检对于肿瘤特异性变化的强大识别功能,为多种治疗环境下,不同类型癌症的广泛监控提供了可能。
ctDNA可实时检测肺癌免疫治疗效果!
在另一项针对38例NSCLC患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检测ctDNA和血液免疫细胞来判断PD1抑制剂(激活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疗法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开始后不久,9例免疫疗法有效的患者血液内的ctDNA水平出现了完全下降。而与此相比,另外12位治疗无响应的患者ctDNA水平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
治疗无效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更短且总生存率更低,而ctDNA水平的监测能够更加精确的预测这些患者的总生存率。
总体而言,ctDNA监测能够比常规影像学检测提前9周时间判断癌症的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还研究了这些患者血液免疫细胞的变化,他们发现,治疗期间随着免疫细胞水平的升高,ctDNA的水平出现降低,这表明血液循环中ctDNA的检测结果能够预测免疫疗效。研究人员在另外一组早期NSCLC患者中同样验证了这些发现。
结论
最后,这两项研究的结果联合表明,基于ctDNA分析的无创液体活检在癌症治疗期间的应用是可行的,且能够比CT影像学检测更加快速和精确的评估治疗反应。
目前,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实时的、无创性的检测方法来监测靶向治疗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对于不同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如何。而这两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基于血液样本的液体活检技术能够更加快速和精确的帮助临床医师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避免患者在无效治疗下产生的不必要的毒副作用,液体活检技术将彻底改变癌症患者的治疗方式!
监测癌症治疗效果的利器--肿瘤捕手(CTC)
虽然我们距离成功抑制癌症复发转移的新药物还有段时间,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研究者已经可以分离循环肿瘤细胞了。我们可以通过新一代的CTC捕获技术--肿瘤捕手,实时监测体内的循环肿瘤细胞水平,实时评估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以便调整治疗方案,节省时间和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甚至可以用于转移灶形成之前的密切观察,在形成转移灶之前采取干预措施,预防癌症的复发与转移。
关于CTC
当肿瘤病灶小于0.5厘米时,传统的CT检查很难观察到。外周血中存在的循环肿瘤细胞(CTC)或循环肿瘤微栓子(CTM)可以用于预测多种肿瘤的病变情况。比传统CT检查能提早2-6个月观察到肿瘤变化,能够及时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用药,有效控制肿瘤转移。
新一代技术-肿瘤捕手技术原理
EpCAM是一种抗原,存在于大多数异常突变细胞表面,新一代肿瘤捕手的核心技术运用包裹了多肽的纳米磁珠捕获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从而实现肿瘤的早期发现。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
想进一步了解预防癌症复发转移的肿瘤捕手技术,可添加肿瘤专业医学顾问微信提交病历获得初步诊疗意见或登录医学部。
适应人群
1.早期术后患者
哪些患者需要术后的辅助治疗,哪些患者不需要,可能在以往没有一个相应的marker来帮助医生决断。同样是做了根治性切除术的人,为什么有的人短期内出现转移复发,有的人没有?如果患者接受了根治性切除术,但血液里面仍残留有大量的CTC,那就没有做到根治。通过检测CTC,可以判断术后时候需要辅助放化疗,达到“清除余党”的目的。
2.影像判读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患者
部分对于治疗比较敏感患者,肿块往往很快缩小,甚至达到完全缓解。但临床案例显示,对于这些患者,仍有体内残存较高数量CTC的可能,临床医生仍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及采取积极的治疗策略。另外,由于受病人体位影响或者局部免疫细胞浸润影响,由于肿瘤变化不明显,PR/SD患者具有较高误判的可能性,通过CTC的监测,更有助于疾病的全面评估。
3.怀疑转移复发患者
复发转移是肿瘤病人的死敌。循环肿瘤细胞具有极高的转移潜能,CTC经血液循环流经至其他组织器官,最终形成转移灶。CTC从无到有,从少变多,正是肿瘤复发转移的过程。通过对CTC的定期监测,可以及早发现肿瘤的转移复发,从而及早的采取临床干预,将转移复发扼杀在摇篮之内。
4.疗效监测需求患者
医生往往需要区分哪些患者能够从当前的临床治疗中获益。在以往,影像是预后以及疗效评价的重要技术手段。然后影像往往具有滞后性,当我们观察到的时候,往往已经形成了临床事实,错过了 治疗时机。安龙基因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极高的特异性,在治疗后的3-4周,即可以监测到单细胞水平的改变。因此,与影像相比,可以在肿瘤治疗早期,就能得知患者的获益、疾病的进展等,避免无效治疗,为患者节省宝贵的时间及费用。
随着液体活检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液体活检不但可以增加诊断价值,而且将来还有望纳入常规护理标准中!当实体组织活检无法进行时,它可成为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法!期待研发人员继续攻克液体活检的相关难题,让其更好地造福于人民大众!
参考资料: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8)31571-X?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009286741831571X%3Fshowall%3Dtru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