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基因检测

吴秀琴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2 20:25:31,由春晓健康网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肿瘤新型靶向药免费试用
肿瘤新型靶向药免费试用

子宫内膜癌基因检测

人体是非常复杂的系统,最初我们对肿瘤的认识主要是根据发生部位、肿瘤细胞类型、恶性程度及是否发生转移等,对相关疾病进行定性、分类、分级。但随着对该疾病的认识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也开始发现,对于组织病理(肉眼或镜下观察)上表现相同(或相似)的两位患者,可能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同一类药物治疗的敏感性不同,预后结果的指标也大相径庭。

子宫内膜癌

为了探明这种差异产生的根源,临床治疗上又通过进一步深入到分子、基因层面,寻找宏观层面相同或相似的个体病灶,在微观层面的不同,以期找出针对性治疗的不同依据。基因作为人类遗传信息的载体,如果发生改变,会影响相应细胞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的改变。

子宫内膜癌

这样的背景知识考虑,我们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除了要对病灶的组织病理进行分类、分型及分期外,一般会根据病灶部位的常见易感基因靶点及肿瘤相关分子标志物,确定需要检测的易感基因(根据临床诊治信息的先期判断,确定是热点突变位点的检测、靶基因的筛查或全基因检测)和肿瘤相关分子标志物(比如一些涉及细胞错配修复通路或肿瘤免疫微环境相关的遗传信息改变指标,比如HRD、MSI、TMB等)的情况,以期对临床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下面我们来具体讲解一下子宫内膜癌的分子检测。

2013年,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多组学研究[10]全面揭示了子宫内膜癌的分子遗传图谱,提出新的分子分型策略,依据多组学特征和预后的关联性分为4个亚型:POLE(ultramutated)、MSI(hypermutated)、copy-numberhigh(serous-like)和copy-number low(endometrioid),用于患者预后和复发风险评估。TCGA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进行分型,临床实现难度大,后被简化成ProMisE分型[11],

子宫内膜癌分子检测

通过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p53蛋白和POLE基因检测进行分型(4种分子分型分别为POLE EDM、MMR-D、p53 wt和p53 abn),与TCGA分型一致性非常高,更贴合临床实践,简单易操作,该分子分型遂逐步进入临床实践中。

●POLE超突变型的恶性程度最低,

●MSI-H型及低拷贝型的恶性程度中等;

●高拷贝型的恶性程度最高。

从临床治疗上看,POLE超突变型及MSI-H型对免疫治疗敏感,临床治疗效果较好;高拷贝型恶性程度较高,且对常规治疗不敏感,考虑保守治疗时应谨慎;低拷贝型恶性程度低,且对常规治疗敏感,可考虑保守治疗。最后,我们会根据是否存在MMR相关基因的胚系突变,判断受检者是否有携带遗传相关发病风险的可能性。

基因

写在最后:基因检测是伴随当前技术发展,产生并普及的一种较好的用于临床辅助诊断治疗的实验室检测手段,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疾病的病因及分子特征,有非常好的提示作用。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分层需要依靠基因检测的结果确定,推荐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基因分型。

作者:曹磊佳

内容来源:漯河一院妇瘤

声明:春晓健康网是服务与广大癌症肿瘤客户群体的综合性网站,提供癌症肿瘤相关问题交流咨询等服务,有这方面的需要可以直接点击右侧在线客服进行交流以及咨询!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有 8 条评论,968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