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胺醇 salbutamol 喘乐宁

赵紫萱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4-08-29 12:09:41,由春晓健康网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肿瘤新型靶向药免费试用
肿瘤新型靶向药免费试用

【产品参数】

名称: 沙丁胺醇 salbutamol 喘乐宁

别名: 沙丁胺醇 salbutamol 喘乐宁 硫酸沙丁胺醇 salbutamol sulfate inhaled aerosol

剂型: 吸入剂

规格:100 微克*200揿

适应症:适用于缓解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支气管痉挛

厂家:英国葛兰素史克

有效期: 24个月

 沙丁胺醇 salbutamol 喘乐宁

【功能与主治】

沙丁胺醇(salbutamol)主要用于缓解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可逆性气道阻塞疾病)患者的支气管痉挛,及急性预防运动诱发的哮喘,或其他过敏原诱发的支气管痉挛。

【型号与规格】

本品是由一铝合金制瓶罐加封一计量阀,一个驱动器和一个防尘盖组成。每罐有200 揿,每揿中含有100 微克沙丁胺醇。

【用法与用量】

本品只能经口腔吸入使用,对吸气与吸药同步进行有困难的患者可借助储雾器。

成人:

缓解哮喘急性发作,包括支气管痉挛:以1 揿100 微克作为最小起始剂量,如有必要可增至2 揿。

用于预防过敏原或运动引发的症状:运动前或接触过敏原前10-15 分钟给药。

对于长期治疗,最大剂量为每日给药4 次,每次2 揿。

老年人用药:

老年患者的起始用药剂量应低于推荐的成年患者用量。如果没有达到充分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应逐渐增加剂量。

儿童:

用于缓解哮喘急性发作,包括支气管痉挛或在接触过敏原之前及运动前给药。

推荐剂量为1 揿,如有必要可增至2 揿。

长期治疗-最大剂量为每日给药4 次,每次2 揿。

本品可借助英立畅®(Babyhaler®)对5 岁以下婴、幼儿给药。

随需要而使用本品,任一24 小时内的用药量不得超过8 揿。若需增加给药频率或突然增加用药量才能缓解症状,表明患者病情恶化或对哮喘控制不当。过量

的药物会导致不良反应,因此,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才可增加剂量或用药次数。

【临床研究】

沙丁胺醇是一选择性的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在治疗剂量下,治疗可逆性气道阻塞疾病,5 分钟内快速起效,药效持续4 至6 小时,其主要作用于位于支

气管平滑肌上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

使用操作说明

本气雾剂内的药物通过口腔吸入到肺中。在振摇药罐后,将药罐的吸口置于嘴中,紧闭双唇,按下揿钮,注意要在吸气的同时将喷出的药物吸入肺中。

【注意事项】

妊娠C类。心血管功能不全、高血压、甲亢、糖尿病及妊娠患者慎用。增加使用吸入的短效b2- 受体激动剂以控制症状,显示对哮喘的控制力衰减,若有此情况出现,应重新评估对病人的治疗方法。对哮喘的控制力突然和逐渐衰减,病人的生命可能有危险,应考虑开始施行或增加皮质类固醇治疗。若病人有此危机,应每天施行最大潮气量的监测。在家中接受本品治疗的病人宜注意,若舒缓效用或持续时间比平常减少,则不应自行增加剂量或给药之次数。对于已知使用大剂量的其他拟交感神经药物的病人,宜慎用本品。

对患有甲状腺毒症的病人亦宜慎用b2受体激动剂治疗法(主要用注射剂及气雾剂)。

有可能引致严重的血钾过低症,若病人所患的是急性严重哮喘,尤须注意此不良效应,因为同时服用黄嘌呤诱导药,类固醇和利尿药,以及出现缺氧情况,均会使血钾过低情况转剧,遇有此等情况,必须小心监控血清钾水平。对妊娠和哺乳的影响 :妇女怀孕期间不宜吸服本药,若经医生诊断,认为用此药对孕妇的益处高于对胎儿可能引致的危险,方可考虑使用此药。服用本品的妇女,产后乳液中可能渗有本品药素,因此,除非预期的益处高于可能引起的危险,否则以母乳哺育婴儿的妇女不应吸服本药,目前尚未能证明母乳中的本品是否对新生婴儿有害。

【不良反应及禁忌】

本品可能会造成病人骨骼肌的轻微震颤。双手是受影响最明显的部位,一些病人会因此感觉紧张。这种作用呈剂量相关性,是骨骼肌的直接作用,而不是中

枢神经系统的直接兴奋作用引起的。

【禁忌】

对本品或其他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过敏者禁用。

【孕妇用药】

β2激动剂舒张子宫平滑肌,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必须应用时可在产科医生指导下应用。

【儿童用药】

应遵医嘱。

【药品相互作用】

本品的支气管扩张作用能被β受体阻断剂如普萘洛尔等所拮抗。本品通常不应与心得安等非选择性b- 受体阻断药物一同服用。本品并不禁用于正进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治疗的病人。

【贮藏】

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生产厂家】

葛兰素史克(GSK)制药公司。

声明: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春晓健康网不具备药品销售资格,不售卖任何药物。网上药品代购存在假药等风险,请广大患者做好自我保护。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有 8 条评论,733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