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手术切除方法有哪些

袁梦婷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2 20:17:26,由春晓健康网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肿瘤新型靶向药免费试用
肿瘤新型靶向药免费试用

胰腺癌的手术切除方法有哪些

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治疗的关键环节,也是目前能够"根治"胰腺癌的唯一希望。下面我们就来全面了解一下胰腺癌手术切除的各种方法。

一、胰腺癌手术切除方法

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的经典术式。切除范围包括远端胃、胆总管全段和胆囊、胰头切缘在肠系膜上静脉左侧/距肿瘤3cm、十二指肠、部分空肠;充分切除胰腺前方的筋膜和胰腺后方的软组织。淋巴结清扫范围包括幽门上及下淋巴结、肝总动脉前方淋巴结、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胰十二指肠背侧上缘及下缘淋巴结、肠系膜上动脉右侧淋巴结、胰十二指肠腹侧上缘及下缘淋巴结。

2.腔镜下胰腺切除术

腔镜下胰腺切除术包括腹腔镜辅助胰腺切除术及全腹腔镜胰腺手术、机器人手术技术。对胰体尾癌在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有优势,对治疗效果及胰瘘无差异。

3.胰体尾切除术

手术范围包括胰腺体尾部,脾及脾动静脉,包括左侧Gerota筋膜。淋巴清扫范围包括脾门淋巴结、脾动脉周围淋巴结、胰腺下缘淋巴结。

4.胰腺癌扩大根治术

有学者认为胰腺癌扩大根治术可以提高切除率,改善治疗效果。但多数学者主张静脉切除重建可以提高切除率尤其是根治性切除率,改善疗效;动脉切除重建和扩大淋巴结清扫不能改善长期疗效,且增加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风险。

5.全胰腺切除术

范围包括胰腺,十二指肠及部分空肠,胆囊及胆总管,脾及脾动静脉,淋巴清扫,可包括胃窦及幽门。全胰腺切除主要用于多发良性肿瘤。

二、胰腺癌手术的重要考量因素

1.肿瘤大小、分期及转移情况

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判断切除可能性很关键,一般认为肿瘤侵犯重要血管不超180°且血管轮廓规整可考虑切除。

2.前辅助治疗

对部分晚期病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或放疗,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疗效。

3.患者一般状况

包括年龄、重要器官功能、意愿和依从性等,需要综合评估手术获益与风险。

4.手术队伍经验

胰腺癌手术技术难度很大,需要有经验的医疗团队方能精准高效实施。

5.手术并发症防治

出血、胰瘘、胃肠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处理,对手术疗效至关重要。

三、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

1.术前评估:根据肿瘤大小、与主要毗邻血管的关系、是否有转移等,评估胰腺癌切除可能性。综合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25、癌胚抗原等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评估术前是否辅助化疗以提高切除率,改善治疗效果。

2.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胰瘘、胃肠道功能障碍等。术后出血分为急性出血和延时出血,处理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胰瘘可分为三级,根据病情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胃肠道功能障碍治疗主要是充分胃肠减压,加强营养,调整电解质平衡紊乱。

3.术后康复:术后康复期较长,患者需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治疗,包括功能锻炼、营养支持等。

4.定期复查:术后定期复查,监测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四、总结

胰腺癌手术切除方法主要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腔镜下胰腺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胰腺癌扩大根治术和全胰腺切除术;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疗效已处于瓶颈期,扩大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清扫,血管切除与置换均无明显疗效,并可能导致手术风险升高;在现有治疗手段均不满意的状态下,多学科讨论指导下的综合、个体化治疗是改善胰腺癌疗效的主要途径之一。

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有大用处

肿瘤组织可以提取TIL细胞,为患者进行TIL细胞疗法治疗,TIL细胞疗法是一种从肿瘤患者自身病灶中,找到“抗癌突破口”的T细胞免疫疗法。既往癌症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除了一小部分用于病理诊断外,剩下大部分会作为医疗垃圾丢弃掉,白白浪费了患者体内蕴藏的抗癌能力最强的一类免疫细胞,待到需要使用时,才发现追悔莫及。

声明:春晓健康网是服务与广大癌症肿瘤客户群体的综合性网站,提供癌症肿瘤相关问题交流咨询等服务,有这方面的需要可以直接点击右侧在线客服进行交流以及咨询!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有 2 条评论,43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