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疗不规范猛于癌细胞,患者要善用会诊

柳建国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2 20:24:15,由春晓健康网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肿瘤新型靶向药免费试用
肿瘤新型靶向药免费试用
癌症治疗不规范猛于癌细胞,患者要善用咨询服务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一位53岁癌症患者的病情难倒了不少医生。


广东省人民医院为这位患者采取了“循证治疗”策略,即“每一种诊断措施、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最好的证据支持” 。由于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这家医院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格外小心,采用了国际上的肺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国外去年才公布的临床试验数据。


并不是每位患者都有机会得到这种有些像特殊照顾的“循证治疗”。主持病例讨论的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一龙教授说:“在国内不少医院,包括一些大医院,这位患者都可能被误诊误治。”


记者从不久前结束的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上获悉,中国的肿瘤治疗存在相当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得到规范治疗的患者不超过一半,许多患者没有得到正确治疗,不仅经济负担加重,甚至加速死亡。

全球肿瘤医生网专家告诉记者,对于肿瘤的治疗,患者一定要学会请专家咨询,通过各种途径,在癌症治疗的全过程,请国内外专家咨询病情。特别是在病情发生变化,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时,一定要请专家咨询。


不规范比比皆是


即使是大城市的一些三级医院,也存在诊断不规范的情况。


但孙保存痛心地说:“一些大医院没有准确地检测出靶点,却让病人服用20多万元一个疗程的格列卫。靶都没有找到,箭就射出去了,病人的20多万当然会白白扔掉。他们是倾家荡产,卖房子也要吃这个药呀!有的病人和家属也存在误区,认为哪个药最贵,哪个药就最好。


癌症治疗上的不规范同样比比皆是。孙保存说,对于同一临床分期的同一类型肿瘤,哪怕患者的身体机能状态基本相同,“各个医院的医生也都有各自的治疗方法,但常常不知道甲、乙、丙三个医生谁的方法更好”。


这篇报道还称,癌症治疗中经常可以见到化疗次数过多等过度治疗的情况,“生命不息,化疗不止”是绝大部分癌症患者的生活写照,“在利益驱使下,很多医生会劝说患者用较昂贵的化疗药。本来只需要做6次化疗,但是医生往往会做到8 次甚至更多。”有网站在转载该报道时甚至称,“医生猛于癌细胞”。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孙保存教授也说,国内对癌症治疗方法的评估很不规范,即使治疗了上百上千,甚者上万名病人,也无法判断哪种治疗方法更为有效,自然会影响癌症的无进展生存率。国外则非常看重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几个医院用同一种方法治疗病人,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从而筛选出 的方案。


因此,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理事长孙燕教授和吴一龙三年前就在央视讨论癌症的规范治疗问题,呼吁出台相关的治疗指南。


在中国,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到25%,即使像京津沪这样的大城市也仅为4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则高达68 %。这种状况可能与中国的肿瘤早期筛查滞后、很多患者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很有关系。此外,孙保存说,中国在癌症治疗上落后西方10到20年,尽管很多技术我们也会,“但如果不进行规范治疗,又有什么用呢?”


今年年初,广州市医保部门和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达成一致:在该肿瘤中心就诊的癌症患者,每次住院治疗的医保费用可达1.8万元。“病人最多一年下来可以报销20多万,治疗费用基本上就有保障了,”吴一龙说,“广州医保敢和我们第一家签约,也是相信我们不会乱来,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在治疗。”


个体化治疗苗头


他说,近年来开展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已明确了一些临床因素可以作为预后因子和预测因子。例如,如果患者的行为状态和体重减轻指数大于一定数值,化疗或放疗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起到反作用。

  ,
不过,这种基于临床因素的治疗策略,仍然算不上是真正意义的个体化治疗。“每一个个体之所以是独特的,在于每一个个体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的基因谱,”吴一龙说,“因此,基于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肺癌个体化治疗,有可能让我们设计出只针对某位患者的、到目前为止有最好效果和最低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案。”

  
他举例说,近5年来肺癌研究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确定靶向药物易瑞沙对东方人群的女性非吸烟腺癌患者最为有效。易瑞沙的作用靶点是EGFR基因突变,而东方人群、女性、非吸烟、腺癌这四个因素均可归结于EGFR基因突变。因此,利用基因芯片检测肺癌患者EGFR突变的情况,可以使肺癌患者进行易瑞沙治疗时更为个体化。“近几年大量靶向药物的涌现,正是癌症个体化治疗临床化的前奏。”

  
从理论上讲,个体化治疗可以大幅度降低癌症治疗的费用。例如,目前肺癌化疗的总体无进展生存率不到50%,几乎每两个人就有一个人无效。吴一龙说,如果预见到某个化疗方案对一半人群不管用,就可以对这一半人群放弃该治疗方案,“化疗往往需要数万元之多,这样治疗费用不就降下来了吗?”

 
吴一龙及其同事已经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开始个体化治疗的临床实验研究,依据基因芯片检测的结果,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和耐药性的预测等。目前,芯片检测非常昂贵,检测一次大约需要上万元。但他希望5年后芯片检测的价格能够降到千元,10年后个体化医疗能够成为日常医疗的一部分。

   
吴一龙说:“单纯提倡规范化治疗是不够的,今后的癌症治疗一定要做到个体化。”不过,他也提醒说,癌症治疗个体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实验室和临床小样本研究和临床应用之间还存在巨大的鸿沟。 本报记者李虎军

 

声明:春晓健康网是服务与广大癌症肿瘤客户群体的综合性网站,提供癌症肿瘤相关问题交流咨询等服务,有这方面的需要可以直接点击右侧在线客服进行交流以及咨询!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有 1 条评论,912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