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2 20:09:05,由春晓健康网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有哪些
众所周知,肺癌是全球第一大癌,其发病率及死亡率现已居于肿瘤首位,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然而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以手术、化疗及放疗为主,且80%以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且大多预后不良。对于高龄、身体条件差的患者而言,无法手术,又难以耐受放化疗所带来的副作用。而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福音,不仅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可延长患者的生存寿命,实现肺癌的个性化治疗。但是大部分肺癌病友对于还存在诸多疑问,今天小编将为大家一一解答。
1、什么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指的是使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而大多数为口服药物。此类药物的疗效优于传统的化疗,副作用较小,而且不像传统化疗那样“杀瘤一千,自损八百”,而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的治疗方式。而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通过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单克隆抗体或小分子物质),待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性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
常规的化疗是非选择性的,通常是通过破坏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而起作用。而靶向药物的特点首先为特异性很强,只针对癌细胞;其次是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可以缓解患者脱发、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骨髓抑制等化疗副作用。
2、常用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有几种?代表药物是什么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作用靶点,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常用的靶向治疗主要有以下两类。
1)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包括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和血管内皮抑素。前者的代表药物是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安维汀),后者的代表药物是国产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ENDOSTAR)。
2)作用于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小分子物质,比较常见的是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代表药物包括吉非替尼(Gefitinib,易瑞沙)、厄罗替尼(Erlotinib,特罗凯)、奥希替尼(osimertinib,泰瑞沙)、阿法替尼(afatinib,吉泰瑞)等,临床应用较为普遍。
3、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靶点有哪些
根据2020年非小细胞肺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
建议检测的传统靶点有:
EGFR、ALK、ROS1、BRAF、KRAS、NTRK、PD-L1
建议检测的新兴靶点有:
MET、RET、HER2、TMB
4、目前获批的靶向药物有哪些
截止到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共批准17个靶向药用于治疗肺癌。
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克唑替尼(Crizotinib,Xalkori)、厄洛替尼(Erlotinib,Tarceva)、吉非替尼(Gefitinib,Iressa) 、阿法替尼(Afatinib,Gilotrif )、色瑞替尼(Ceritinib,LDK378/Zykadia)、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Cyramza) 、奥希替尼(Osimertinib,Tagrisso)、耐西妥珠单抗(Necitumumab,Portrazza)、艾乐替尼(Alectinib,Alecensa)、布加替尼(Brigatinib ,Alunbrig)、曲美替尼(Trametinib,Mekinist)、达拉菲尼(Dabrafenib,Tafinlar),达克替尼(Dacomitinib,Vizimpro)、劳拉替尼(Lorlatinib,Lorbrena)、恩曲替尼(Entrectinib,Rozlytrek)、Tepotinib(Tepmetko)
5、国内上市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有哪些
非小细胞肺癌常用靶向药国内上市及医保情况
EGFR——肺癌
ALK——肺癌
ROS1——肺癌
NTRK——实体瘤
单抗类
多靶点激酶抑制剂
6、哪些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适合接受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分为鳞状细胞癌(鳞癌)、腺癌、大细胞癌。所谓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是指除了鳞癌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法相对统一。通常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般无法手术,多采用药物系统治疗。
通常在确诊时会进行基因检测,根据基因型和生物标志物确定接受何种药物治疗。如果有EGFR、ALK、ROS1等基因突变,会接受对应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如果没有相应的基因突变或生物标志物,患者则会接受化疗。
7、接受靶向治疗之前一定都要做基因检测吗
通过基因检测,能确定患者致癌位点,然后选择合适的靶向药。而靶向治疗并不适合所有的患者,所以原则上,在选择靶向药物治疗前都应该做个基因检测,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否则有可能会延误治疗、没有效果、浪费金钱。
此外,靶向药物也像其他化疗药物一样,都会有相应的、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所以,不做基因检测就盲试靶向药,对医生来说,不符合诊疗规范,对患者来说也是非常不理性的。
8、基因检测有突变就一定有药可用吗
其实并不是。基因突变的类型太多,绝大多数基因突变,目前无法明确是不是和肿瘤有关,大多数能明确和肿瘤一定相关的基因突变(如P53突变、KRAS突变、MYC扩增等),目前尚无已经上市的靶向药。
因此,经常发生测了基因突变,检测报告也清楚地列明了所有的基因突变类型,但是依然没有合适的、已经上市的靶向药可以选择。
9、基因检测阴性可以接受靶向治疗吗
某些情况下可以。不少靶向药,比如抗血管生成为主的靶向药,如贝伐单抗、瑞格非尼、阿帕替尼、索拉菲尼、舒尼替尼、乐伐替尼、卡博替尼、西地尼布、奥拉木单抗等新药,并不要求有什么特定的基因突变才能用。
这类靶向药是否适合癌症患者,主要依据是大型临床试验结果、指南和诊疗规范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
10、靶向治疗需要持续多长时间
需要根据肺癌患者的具体病情,来考虑靶向药物治疗的用药时间长短。例如有些患者经过规范的手术切除以后,而病理提示患者属于相关基因突变(+)的患者,需要进行术后的辅助用药,可以考虑应用两年来维持治疗,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而对于一些晚期的肺癌患者,同时适合应用靶向药物治疗的话,用药的时长就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来考虑。如果患者病情控制得很好,那么建议患者持续用药,而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明显的肿瘤进展等情况,应考虑进一步换用其他的靶向药物或者其他的治疗方法,来进一步的控制患者的病情,而没有具体的用药时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