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5-03-10 08:10:05,由春晓健康网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本文介绍了癌症CD33细胞治疗试验的相关知识,该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患者免疫细胞,使其能识别并杀死CD33阳性肿瘤细胞。目前,我国多家医院正开展此项临床试验,招募18-70岁、经常规治疗后复发或难治的AML患者。参与试验不仅为患者提供新治疗手段,还有助于推动医学进步、降低治疗费用。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拨打400-119-1082咨询。
【九江】癌症CD33细胞治疗免费试验
项目名称:【CAR-T疗法复发/难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一项评价靶向CLL-1/CD33的通用型LCAR-AMDR细胞制剂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的I期临床研究
药品名称:LCAR-AMDR细胞制剂
基因分型:细胞治疗
突变基因:CD33,CLL-1
临床期数:Ⅰ期
治疗线数:标准治疗失败
适应症状: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项目优势:
【九江】癌症CD33细胞治疗免费试验
一、背景介绍
在抗癌这条漫长的道路上,科学家们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近年来,随着生物科技的飞速发展,细胞治疗成为了癌症治疗领域的一大热点。其中,以癌症CD33细胞治疗试验为代表的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为无数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本文将为您详细科普癌症CD33细胞治疗试验的相关知识,并告知您如何参与临床招募。
二、什么是癌症CD33细胞治疗试验?
CD33是一种在许多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表面表达的分子,被称为肿瘤相关抗原。癌症CD33细胞治疗试验,即利用患者的自身免疫细胞,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使其具备识别并杀死CD33阳性肿瘤细胞的能力。
三、试验原理及过程
以下是癌症CD33细胞治疗试验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1. 收集患者的外周血,提取免疫细胞。
2.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能识别CD33的抗体基因插入免疫细胞中。
3. 经过改造的免疫细胞在体外大量扩增,形成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细胞群。
4. 将这些细胞重新输回患者体内,使其杀死CD33阳性的肿瘤细胞。
四、临床招募信息
目前,我国多家知名医院正在开展癌症CD33细胞治疗试验的临床研究。为了帮助更多肿瘤患者找到治疗希望,以下是关于临床招募的相关信息:
招募对象: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且CD33阳性的患者。
招募条件:年龄18-70岁,经过常规治疗后复发或难治的患者。
联系方式: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癌症CD33细胞治疗试验的信息,请拨打全球好药网咨询热线:400-119-1082。
五、参与临床试验的意义
参与癌症CD33细胞治疗试验,不仅能为患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还有以下意义:
1. 获得先进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为我国抗癌事业作出贡献,推动医学进步。
3. 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六、温馨提示
癌症CD33细胞治疗试验,如同一缕破晓之光,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我们期待这一技术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更多患者战胜病魔。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务必拨打全球好药网咨询热线:400-119-1082,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入选标准
受试者自愿参加临床研究;完全了解、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于未成年受试者,监护人还需要提供同意其参加研究的书面知情同意书);
愿意遵循并有能力完成所有试验程序;须在开始任何一项研究相关但不属于受试者疾病标准治疗的检查或程序前获得知情同意
年龄 14~60 岁(包含临界值) ECOG评分≤2 分 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且满足以下任何一个条件
a) 2 次或多次复发;
b) 经过标准方案治疗2个疗程无效的初治病例;
c) CR 后12个月内复发者;或在12个月后复发但经过常规化疗无效者;
d) 或髓外白血病持续存在者。
5. 满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条件
CLL-1/CD33 双阳性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倍相同年龄正常标准最大值
既往治疗的毒性必须好转至基线水平或≤1级(除外血常规、入选标准中的生化指标)。 预计生存周期≥3个月。
排除标准
受试者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M3): t(15,17) (q22;q12)。
受试者伴有下列遗传综合征: Fanconi 综合征、 Kostmann 综合征、 Shwachman综合征或任何已知的骨髓衰竭综合征,唐氏综合症患者不列入排除标准。 既往有恶性肿瘤病史,但皮肤或宫颈原位癌治愈患者以及非活动性肿瘤患者不列入排除标准。
接受过以下任一治疗: 既往接受过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注:接受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6个月以上,已停用免疫抑制药物且无活动性GvHD的患者不列入排除标准);
既往接受过基因治疗; 既往接受过抗 CD33/CLL1 治疗;
曾经接受过靶向任何靶点的 CAR-T 治疗。 既往接受过如下抗肿瘤治疗(细胞制剂输注前):
在6 周内接受异基因细胞治疗,如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 在1 周内进行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预防治疗(如鞘内注射甲氨喋呤和/或阿糖胞苷);
除外CNS预防治疗在CAR-T细胞回输前至少停用1周; 在21天内使用单克隆抗体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14天内或至少5个半衰期内(以更短时间为准)接受过靶向疗法、表观遗传治疗或试验性药物治疗,或使用过侵入性的试验性医疗器械;
在14天内接受细胞毒性治疗(除外羟基脲); 在14天内接受放疗。
有证据表明存在严重的活动性病毒、细菌感染或未控制的全身性真菌感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