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3 13:50:08,由春晓健康网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本文概述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针对无靶点患者的治疗困境。文章介绍了无靶点要求靶点靶向药试验的概念及其意义,强调了参与临床试验的早期介入新药治疗、专业医疗团队跟踪和为更多患者提供希望的优势。同时,提供了如何参与临床试验的途径,并提醒患者注意临床试验中的相关事项。全球好药网提供专业咨询,助力患者探索治疗新可能。
【延安】非小细胞肺癌无靶点要求靶点靶向药免费试验
项目名称:【肺癌】一项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的评价ACT001增强肺癌脑转移放疗疗效和减轻全脑放疗毒副反应的IIb/III期临床研究
药品名称:ACT001-B胶囊
基因分型:靶向药
突变基因:无靶点要求
临床期数:Ⅱ期,Ⅲ期
治疗线数:标准治疗失败
适应症状: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项目优势:ACT001是一种对癌症干细胞具有选择性杀灭效果的抗脑胶质瘤药。它由最初提取自小白菊和山玉兰等植物的小白菊内酯合成得到,通过STAT3和NF-κB信号通道对肺癌脑转移病灶和放疗部位组织微环境的调节作用直接诱导癌细胞凋亡的治疗作用,对正常组织的选择性保护作用。
【延安】非小细胞肺癌无靶点要求靶点靶向药免费试验
一、非小细胞肺癌的挑战与机遇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简称NSCLC)是全球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占据了所有肺癌病例的约85%。在众多肺癌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基因突变情况不明确或无特定靶点,长期以来面临着治疗选择有限的困境。然而,随着靶向治疗技术的发展,为这部分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什么是无靶点要求靶点靶向药试验?
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特定基因突变的药物治疗方式。然而,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有明确的基因靶点。无靶点要求靶点靶向药试验,就是针对那些没有明确靶点的NSCLC患者开展的临床试验,旨在探索新型靶向药物对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
三、为何参加无靶点要求靶点靶向药试验?
早期介入新药治疗:参加临床试验可以让无靶点的患者有机会早期使用尚未在市场广泛销售的新药,这些新药可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专业医疗团队跟踪:临床试验中的患者将得到专业医疗团队的密切跟踪和个体化治疗,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为更多患者提供希望:参加临床试验的数据将为后续研究提供宝贵的信息,有助于加速新药的研发和上市,为更多无靶点NSCLC患者带来治疗希望。
四、如何参与临床试验?
如果您或您的亲友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且没有明确的基因靶点,可以联系全球好药网进行咨询。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最新的临床试验信息,并协助您了解是否符合临床试验的入组条件。
全球好药网咨询热线:400-119-1082。我们期待您的来电,一起为生命寻找新的可能性。
五、临床试验中的注意事项
参加临床试验前,患者需要充分了解试验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的风险和预期的收益。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全面了解:在决定参与临床试验前,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药物可能的副作用以及应对策略。
知情同意: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确保自己在充分了解试验相关信息后做出决定。
定期随访:临床试验期间,患者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表进行随访,以便医生评估药物效果和患者的健康状况。
六、温馨提示
非小细胞肺癌无靶点要求靶点靶向药试验为无靶点的NSCL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通过参与临床试验,患者不仅能获得潜在的治疗机会,还能为推动医学进步作出贡献。全球好药网将与您携手,共同探索治疗之道,为生命续航。咨询热线:400-119-1082,我们期待您的咨询。
入选标准
1、18岁(最小年龄)至75岁(最大年龄)。
2、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肺癌(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并发生脑转移的患者: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及以上合并脑转移的患者;非小细胞肺癌:仅限驱动基因阴性者。二线治疗及以上且合并脑转移的患者。
3、经研究者评估受试者可接受全脑放射治疗。
4、>3个脑转移病灶(小细胞肺癌患者不限定脑转移病灶数目)。
5、按照RECIST v1.1标准确认脑部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病灶(根据放射科和临床医生确定):最大可测量病灶直径不超过4cm(对于>4cm且<6cm的病灶并考虑入组后做局部加量放疗,经研究者评估后也可以考虑入组);转移灶与重要脑功能区域的距离符合放疗相关要求。
6、器官功能正常: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1.5×10^9/L,血小板≥75×10^9/L,血红蛋白(Hb)≥80g/L,且首次用药前14天内未接受过输血或生长因子如促红细胞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治疗;总胆红素≤2.0×正常上限(ULN);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3.0×ULN(若存在肝转移则≤5.0×ULN);血清肌酐≤1.5×ULN或肌酐清除率≥50ml/min(经研究者评估能够接受增强MRI/CT检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ULN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5×ULN。
7、预期寿命至少为12周。
8、KPS评分≥70(不包括因为脑部肿瘤累及运动区或四肢不健全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
排除标准
1、既往做过全脑放疗的患者(既往做过颅内肿瘤病灶局部治疗,研究者认为可以再次接受全脑放疗者允许入组)。
2、合并脑膜转移的患者。
3、存在EGFR、ALK、ROS1、NTRK、MET等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
4、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脊髓压迫、脑疝等,需要及时干预的患者。
5、经研究者评估认为患者在筛选时存在活动性感染。
6、筛选前5年内患有原发肿瘤外的其他恶性肿瘤(已充分治疗的宫颈原位癌、皮肤基底细胞或鳞状上皮细胞皮肤癌、根治术后的局部前列腺癌及乳腺导管原位癌除外)。
7、有活动性乙肝和/或丙肝的患者,即HBsAg阳性和/或HBcAb阳性同时检测到HBV DNA阳性(即≥2000 IU/ml或10^4拷贝数/ml)和/或抗-HCV阳性且HCV RNA阳性。
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为阳性的患者。
9、首次研究药物给药前6个月内发生过重大心脑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2级)、急性心梗、不稳定心绞痛、男性QTc>450msec或女性QTc>470msec、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等。
10、药物无法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后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00mmHg)。
11、患者无法口服药物或存在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
12、患有炎症性肠病史或者患有经研究者判定为不适合参与本研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脉管炎等(本条排除标准仅针对试验过程中需使用PD-1/PD-L1抗体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受试者)。
13、研究药物首次给药前14天内或在研究期间计划接受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连续使用>3天,每日接受超过4 mg地塞米松或等效糖皮质激素,针对脑转移病灶及化疗前预处理使用的糖皮质激素除外)或其它免疫抑制治疗的合并重度放射性肺炎或重度间质性肺炎等慢性病的患者。
14、既往有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或异体外周血干细胞/骨髓移植治疗史者。
15、已知对研究药物或其类似化合物,或研究药物处方中任何组分过敏者。
16、研究药物给药前4周内接受过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研究药物给药前2周内接受过其他对肺癌脑转移有治疗作用的抗癌治疗,比如能通过血脑屏障的化疗(替莫唑胺)、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放射治疗或电场治疗等。
17、既往抗肿瘤治疗导致的毒性尚未恢复,定义如下:依据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 V5.0),毒性未恢复至≤2级【脱发、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GGT)及研究者评估为无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检查值异常除外】。但经与研究者和申办者讨论商量,可允许存在稳定的毒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