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5-03-24 03:30:01,由春晓健康网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本文概述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EGFR基因突变的重要性,以及针对该靶点的靶向治疗在NSCLC治疗中的应用。文章强调了开展EGFR靶点靶向药试验的意义,介绍了全球好药网与国内外医疗机构合作进行的相关临床试验,并招募符合条件的患者参与。参与试验的患者将获得免费治疗、专业指导和最新的治疗技术。文中还提供了参与临床试验的途径和方法。总体而言,这些试验为NSCLC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摘要如下: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基因突变患者对靶向治疗反应良好,EGFR靶点治疗成为关键手段。为验证新药安全性与有效性,全球好药网联合知名医疗机构开展EGFR靶点靶向药试验,招募符合条件的患者。参与试验者将获得免费治疗和专业指导,助力共创生命奇迹。
【贵阳】非小细胞肺癌EGFR靶点靶向药免费试验
项目名称:【非小细胞肺癌】RX518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
药品名称:RX518
基因分型:靶向药
突变基因:EGFR
临床期数:Ⅲ期
治疗线数:初治
适应症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项目优势:苏州润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贵阳】非小细胞肺癌EGFR靶点靶向药免费试验
一、非小细胞肺癌与EGFR靶点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简称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的85%。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简称EGFR)基因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较为常见,大约有10-15%的患者携带EGFR突变。这类患者对EGFR靶向药物的治疗效果较好,因此,针对EGFR靶点的靶向治疗成为了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二、EGFR靶点靶向药试验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针对EGFR靶点的靶向药物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了验证这些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开展EGFR靶点靶向药试验至关重要。通过临床试验,研究人员可以评估新药的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同时,临床试验还能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三、非小细胞肺癌EGFR靶点靶向药试验招募患者
为了帮助更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全球好药网携手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开展了一系列针对EGFR靶点的靶向药试验。以下是部分临床试验信息,欢迎符合条件的患者积极参与:
试验名称:非小细胞肺癌EGFR靶点靶向药试验
招募对象:经病理学检查确认为非小细胞肺癌,且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
试验目的:评估新型EGFR靶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试验地点:全国各大知名医院
四、参与临床试验的优势
参与非小细胞肺癌EGFR靶点靶向药试验,患者将获得以下优势:
免费接受新型EGFR靶向药物治疗
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全程跟踪和指导
有机会获得国内外最新的治疗技术
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五、如何参与临床试验
如果您或您的亲友符合临床试验招募条件,欢迎拨打全球好药网咨询热线:400-119-1082,我们将为您提供详细的报名流程和相关信息。同时,您也可以登录全球好药网()了解更多的临床试验信息。
六、携手共进,共创生命奇迹
非小细胞肺癌EGFR靶点靶向药试验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让我们携手共进,积极参与临床试验,共同创造生命奇迹。全球好药网期待与您共同战胜病魔,重拾健康生活!
入选标准
1.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且不可根治性手术切除或放疗的初治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
3.未经过系统抗肿瘤治疗且经检测证实具有 EGFR 敏感突变;
4.根据 RECIST1.1 版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患者至少有一处影像学(CT、MRI)可测量病灶;
5.预期生存期至少 3 个月;
6.ECOG 的体力状态评分为 0~1,评分前 2 周内无恶化;
7.患者在筛选时满足实验室检查要求。
排除标准
1.除了 NSCLC 之外,首次给药前 5 年内患有其他恶性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病史;
2. 已知既往有间质性肺病史、药物性间质性肺病、需要类固醇治疗的放射性肺炎病史;
3. 脊髓压迫或有症状脑转移;无症状、病情稳定、研究治疗开始前不需要使用类固醇药物治疗满 28 天及以上者除外,接受过脑
转移局部放疗的患者,需在放疗结束后,脑转移症状稳定 28 天及以上才能入组;
4. 临床上严重的胃肠功能异常,可能影响研究药物的摄入、转运或吸收;
5. 使用过任何一种 EGFR TKI 系统性抗肿瘤治疗;
6. 既往抗肿瘤治疗相关的毒性未恢复至≤ CTCAE 1 级;脱发或者或化疗引起的≤ CTCAE 2 级外周神经毒性除外;
7. 筛选期 HBV、HCV 或 HIV 活动性感染者;
8. 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9. 已知或怀疑对研究药物和/或其赋形剂过敏;
10. 研究者认为不适合参与本研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