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5-03-27 21:00:07,由春晓健康网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本文介绍了结直肠癌BRAF靶点靶向治疗的研究背景,阐述了BRAF靶点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以及当前BRAF靶点靶向药试验的最新动态。文章重点分析了BEACON试验和SWOGS1406试验的结果,并探讨了临床试验的意义与挑战。尽管BRAF靶点靶向药试验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但仍需深入研究。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期待更多患者受益于靶向治疗。
【邢台】结直肠癌BRAF靶点靶向药免费试验
项目名称:【结直肠癌002】评价盐酸安罗替尼胶囊联合化疗一线治疗RAS/BRAF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
药品名称:盐酸安罗替尼胶囊
基因分型:靶向药
突变基因:BRAF
临床期数:Ⅲ期
治疗线数:初治
适应症状:结直肠癌
项目优势: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KDR和VEGFR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1~4)、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PDGFRβ)等激酶活性;抑制VEGFR2介导的下游信号转导,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对多种激酶突变体也具有抑制活性。
【邢台】结直肠癌BRAF靶点靶向药免费试验
一、背景介绍
结直肠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针对特定靶点的靶向治疗逐渐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趋势。其中,BRAF靶点作为重要的信号传导分子,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将围绕结直肠癌BRAF靶点靶向药试验,为您揭示这一领域的最新动态。
二、BRAF靶点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BRAF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编码的BRAF蛋白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生物过程。在结直肠癌中,BRAF基因突变率约为10%,突变主要发生在BRAF蛋白的激酶域,导致BRAF信号通路持续激活,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因此,BRAF靶点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
三、结直肠癌BRAF靶点靶向药试验
目前,针对结直肠癌BRAF靶点的靶向药物主要有两种:BRAF抑制剂和MEK抑制剂。BRAF抑制剂通过抑制突变型BRAF蛋白的激酶活性,阻断BRAF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MEK抑制剂则通过抑制BRAF下游的MEK蛋白,发挥抗肿瘤作用。
近年来,多项临床试验对结直肠癌BRAF靶点靶向药物进行了研究。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试验:
1. BEACON试验
BEACON试验是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Vemurafenib)联合MEK抑制剂考比替尼(Cobimetinib)和化疗药物伊立替康(Irinotecan)在BRAF突变型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显著延长,客观缓解率(ORR)也显著提高。
2. SWOG S1406试验
SWOG S1406试验是一项美国多中心、随机、对照的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BRAF抑制剂达拉菲尼(Dabrafenib)联合MEK抑制剂曲美替尼(Trametinib)在BRAF突变型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ORR为12%,中位PFS为2.1个月,中位OS为9.0个月。
四、临床试验的意义与挑战
结直肠癌BRAF靶点靶向药试验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挑战。首先,BRAF抑制剂和MEK抑制剂的联合使用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其次,BRAF突变型结直肠癌患者的比例较低,临床试验的入组难度较大;最后,如何筛选出对靶向药物敏感的患者,实现个体化治疗,是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五、联系我们
如果您对结直肠癌BRAF靶点靶向药试验感兴趣,或希望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拨打全球好药网咨询热线:400-119-1082。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详细、全面的咨询服务。
六、总结
结直肠癌BRAF靶点靶向药试验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但仍需深入研究以解决临床试验中面临的挑战。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结直肠癌患者将受益于靶向治疗。
声明:本文为全球好药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入选标准
1.受试者自愿加入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好;
2.年龄:18-75 周岁(签署知情同意书时);ECOG PS 评分:0-1分;预计生存期超过 3 个月;
3.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经 MDT 讨论确认的不可切除转移性结直肠腺癌(UICC/AJCC 结直肠癌 TNM 分期系统(2017 年第 8 版));
4.基因检测显示 RAS、BRAF 野生型的患者;
5.根据 RECIST 1.1 标准证实具有至少一个可测量病灶;
6.主要器官功能良好,血常规检查标准、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或甲状腺功能检查和心脏彩超评估等符合要求。
7.育龄女性受试者应同意在研究期间和研究结束后 6 个月内必须采用避孕措施(如宫内节育器、避孕药或避孕套);在研究入组前的 7 天内血清妊娠试验阴性,且必须为非哺乳期受试者;男性受试者应同意在研究期间和研究期结束后 6 个月内必须采用避孕措施。
排除标准
1. 存在 MSI - H / dMMR 的患者;
2. 合并以下疾病或病史:
a) 3 年内出现过或当前同时患有其它恶性肿瘤。 以下情况可以入组:治愈的子宫颈原位癌、 非黑色素瘤的皮肤癌和表浅的膀胱肿瘤[Ta(非浸润性肿瘤), Tis(原位癌) 和 T1(肿瘤浸润基膜)];
b) 具有影响口服药物的多种因素( 比如无法吞咽、 慢性腹泻和肠梗阻等);
c) 入组前 4 周内存在或有倾向出现消化道出血或者穿孔等情况;
d) 入组前 4 周内存在活动性炎性肠病的患者;
e) 不能控制的需要反复引流的胸腔积液、 腹水等;
f) 由于任何既往抗肿瘤治疗引起的高于 CTC AE 1 级的未缓解的毒性反应;
g) 研究治疗开始前 28 天内接受了重大外科治疗、 切开活检或明显创伤性损伤;
h) 影像学(CT 或 MRI) 显示肿瘤侵犯大血管或与血管分界不清;
i) 任何出血事件≥ CTCAE 3 级的患者, 或不管严重程度如何, 存在任何出血迹象或病史经研究者判断不适合入组的患者;
j) 存在未愈合创口、 溃疡或骨折;
k) 6 个月内发生过动 / 静脉血栓事件, 如脑血管意外(包括暂时性缺血性发作、 脑出血、 脑梗塞)、 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
l) 具有精神类药物滥用史且无法戒除者;
m) 存在任何重度和 / 或未能控制的疾病的受试者;
3. 肿瘤相关症状及治疗:
a) 研究治疗开始前 4 周内曾接受过手术( 既往的诊断性活检除外)、 放疗、 化疗或其它抗癌疗法( 从末次治疗结束时间开始计算洗脱期);
b) 研究治疗开始前 2 周内接受过 NMPA 批准药物说明书中明确具有抗肿瘤适应症的中成药( 包括复方斑蝥胶囊、 康艾注射液、 康莱特胶囊 / 注射剂、 艾迪注射液、 鸦胆子油注射剂 / 胶囊、 消癌平片 / 注射剂、 华蟾素胶囊等) 治疗;
c) 既往接受过含有抗血管或抗 EGFR 靶向药物( 包括但不限于贝伐珠单抗、 西妥昔单抗、 帕尼单抗、 阿柏西普、 瑞戈非尼等) 的术后辅助治疗;
d) 既往接受过针对晚期结直肠癌的系统性治疗。
e) 伴有症状或症状控制时间少于 2 个月的中枢神经系统转移者;
4. 随机前 4 周内参加过其他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 从末次治疗结束时间开始计算洗脱期);
5. 根据研究者的判断, 有严重危害受试者安全或影响完成研究的伴随疾病者, 或认为存在其他原因不适合入组的受试者。
发表评论